
当前位置:首页 >> 羊肚菌
羊肚菌简介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羊蘑。 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 羊肚菌然而,当火灾被控制后,在同一个地区内,它的生长数量会年复一年地减少。
拉丁名:Morehella esculenta (L. ) Pers
分类:真菌学分类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
羊肚菌又称羊肚蘑、羊肝菜、编笠菌。真菌学分类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
营养价值
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 %。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 羊肚菌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另外,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吡哕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
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的代谢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性平、味甘,具有益肠胃、消化助食、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之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多气短、头晕失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羊肚菌有机锗含量较高,具有强健身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羊肚菌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每百克干样钾、磷含量是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等”(引自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1997年出版;也见李时珍《本草纲目》等)。
羊肚菌的市场需求
羊肚菌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又有神奇的药用功能, 所以一直被视为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种可食可药的珍贵菇品,受到美食家和医药科学家的推崇。
由于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易受不定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过去人工栽培试验的重复性太差。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市场羊肚菌大部分以野生采集为主,人工大面积商品性生产的尚少。从全国各地来看,羊肚菌产量最大的是云南和四川,每年收购干品100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 其次是陕西、甘肃。羊肚菌外形最优的是山西吕梁地区和甘 肃迭部县。其肉质厚,柄短小,帽黑柄白,小型饱满,气味香浓,深受外商欢迎。羊肚菌货源短缺,价昂居高不下。在美国密歇根州西部 春季市场上,新鲜羊肚菌每3. 5盎司包装,售价为12. 99美 元。在印度售价一般每千克6000-8000卢比,曾高达时每千克11000卢比。目前国内市场价格:羊肚菌干品每千克800-1500元人民币,出口价格更高,货源紧俏,成为奇货可居的菌类珍品。
我国羊肚菌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必须发展模式
由于羊肚菌的人工栽培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人工栽培技术还较落后,但由于种植羊肚菌能够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尤其是在我国地方抚贫工作中做为国家重点提倡项目并大力推广农民大田种植,则催生了许多投资者加大这一产业投入,积极投入羊肚菌种植产业热情高涨,但按照这种原始的种植模式必然会加大这一产业的技术风险和投资,有的地方区域或有的年景亩产单产上千斤,创产值七八万元,纯利可达五六万元,有的种植户则颗粒无收,由于每亩地仅投入种子及营养包就需五六千元,加之遮阳网投入,每亩地投入至少也需上万元,很多菌农则赔的血本无归。虽然羊肚菌栽培简单、管理粗放,不但产量低且极不稳定,主要因素一是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完全靠天吃饭,影响产量的因素很多。例如冷热空气对羊肚菌生长环境的影响、晴雨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天气温度的不确定性而达不到羊肚菌的生理需求的影响。二是菌种质量的不稳定性。例好羊肚菌菌种母种提取分离必须是当年生子囊体的组织或孢子,原种、栽培种的配方和培育普遍存在技术环节管理不到位,加之高额的菌种利润,使一些不法菌种商偷工减料或培育不合格的菌种直接渗透到种植市场中。三是种植周期长,效益低下。常规这种模式种植一般是在年度的9-11月份种植,直到次年的4-5份采收,其中长时间的人工管理和在此阶段的不确定天气因素影响,会随时使我们播种的希望变成失望;因此,这一系列的诱因直接影响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中盛永基羊肚菌常规大棚生产及工厂化生产技术的优势
虽然目前真正栽培羊肚菌的没有几家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但高额的市场利润仍然使许多投资者的目光聚焦这一产业。因此,加快羊肚菌真正的产业化研究还需急待加强,鉴于此,中盛永基国际生化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团队根据羊肚菌领域的技术难点和风险进行了几年的系统实践研究,科学地确立了羊肚菌种植的全套新的系统理论和应用技术方案。
1、必须全盘否定和淘汰大田加遮阳网直接种植模式
中盛永基团队近两年走访了四川的雅安、金堂、广安,云南的腾冲、昆明、大理、丽江,湖北的恩施、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安微等多省市进行实地调研,发现80%的大田加遮阳网模式种植失败,只有20%的算是成功或半成功,为什么说是半成功呢?有的亩产量只有几十斤或上百斤,这样叫成功吗?只能算是半成功。而且政府补贴的大面积种植几乎全军覆没。除一些人为技术(含菌种质量)外,几乎完全受天气气气候环境影响失败,例如在去年的3月份、河南驻马店地区的羊肚菌原基形成的非常好且多又密,但从北方过来的一阵冷空气(寒流)将这一区域的羊肚菌原基全部冻死。在安徽的淮南地区,今年三四份正值出菇高峰,一阵热空气袭来,致使正出菌的羊肚菌原基枯萎。因此,必须叫停这一种植模式,如果继续推行而不改变这一模式,不但会伤农贱农,让老百姓和国家抚贫资金受到无法挽回的损失,更将会使我国羊肚菌这一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会受到无情的摧残而折腰。
2、走设施化工厂化种植羊肚菌才是这一产业的根本出路
前面提到,羊肚菌的生产栽培过程中,除了菌种品质要求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条件,如果我们人为的控制好条件环境(温度、光照、湿度、二氧碳浓度),羊肚菌生产的菌种是底线,保证母种必须是当年当代,栽培种是当年当代;管理是红线,控温、通风、保湿、要求设施化管理,就是温、湿、气、光的调控,但关键还是温度的调控尤为重要,菌丝体生长在20度-25度,原基形成12-15度;子实体(子囊果)生长在15度-20度。
营养是中线,高产的保障,千方百计开发中线,要试验采用各种增加土壤内有机物质、营养措施的手段。根椐近两年的羊肚菌的训化和栽培中积累的经验,经过总结提出南北方羊肚菌栽培的多条技术路线。
种植羊肚菌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因为靠天吃饭的确没有保障。因此,我们建议必须使用设施化种植羊肚菌,并可利用设施进行工厂化周年化生产羊肚菌。根据我们选育的中盛1号和2号羊肚菌高产品种,既提高了产量,亩单产300-500公斤以上,同时,菌龄也大幅缩短,传统栽培模式需要4-6个月出菇,而我们的新品种通过人工环境控制可以在2个月左右即可出菇,比传统缩短一半时间,简少了在培菌养菌过程中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省工省时,提高了单位产量和时间利用效率,经济效益也不可估量,就目前行情看,每亩一季创产值将会达到5万元以上。
3、多种模式协调发展,形成羊肚菌生产新的产业链
利用设施化、工厂化或家庭小微工厂化生产羊肚菌,前景可期,经济效益较高,投资者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可选用以下几个模式进行生产:
A、温室大棚循环生产菌菇产业链栽培模式一
9-10月份播种羊肚菌,11-12月份出菇管理;3-8份种植平菇、秀珍菇、榆黄菇、鸡枞菌,9-10月份羊肚菌播种,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
B、温室大棚循环生产菌菇产业链栽培模式二
2-3月份播种羊肚菌,4-6月出菇管理;6-12月份种平菇、秀珍菇、榆黄菇、鸡枞菌,这也是一种产业链。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各地情情灵活掌握应用。
C、果园循环产业链模式
果树木屑种香菇、木耳,香菇木耳废料发酵翻入果园地里,果园林地栽培羊肚菌,具体操作时,要在果园空地搭建双层棚,2-3月份大棚内播种,4-5月份覆盖遮阳网出菇。8-9月份覆盖遮阳网播种,10-12地面覆盖塑料膜管理出菇。
D、大田林地大棚循环产业链模式
8-9月份覆盖遮阳网播种,10月份棚内搭建塑料小拱棚棚内出菇,必要的话,在次年4-5月份继续管理出菇,采菇后种粮菜豆;10-11月份塑料小拱棚内播种羊肚菌种,次年3-4月搭盖遮阳网出菇,采收后再种粮菜豆。
E、全产业工厂化或家庭小微工厂化种植模式
(1)有投资能力的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利用全自动温、湿、光、气控设施,一年四季规模化种植羊肚菌。
(2)普通农户或中小投资者可建设家庭型小微工厂化生产羊肚菌。利用普通空置房屋安装空调,可改建小微工厂,进行层架式立体化生产,既节省场地,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一个50平方的房屋,立体8层,综合利用面积为50平方X50%X8层=200平方,每平方可产羊肚菌80-140个,约18-20个1斤,产量在4-7斤左右,售价按100元/斤,每平方可创产值400元以上,综合面积200平方可创产值8万元以上,每平方菌种培养基料10元、水电费成本在10元左右,直接总成本在4000元左右,成本非常低廉,其利润相当可观。这只是一个批次的产值,因为是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一年四季均可生产,每个周期按按三个月计算,一年则可生产三到四个批次,经济效益将是非常可观。根据房层条件和各地材料价格不同,一般投资在2-5万元即可建设一个小微型羊肚菌工厂。